2011年4月10日 星期日

【網易財經2011-03-16】黑石集團主席斯蒂芬·施瓦茨曼:華爾街之王

http://money.163.com/11/0316/10/6V8TM1E900253G87.html


黑石集團主席斯蒂芬·施瓦茨曼:華爾街之王

2011-03-16 10:53:13 來源: 網易財經[微博]  

宴會、藝術、名流,黑石集團主席斯蒂芬·施瓦茨曼成就了自己在紐約的聲名。Lufkin&Jenrette證券公司的創始人理查·詹瑞特說,“如果一個人有那麼多錢,又有那麼漂亮的一所屋子,肯定能做到這一點。”

據美國媒體估計,施瓦茨曼的財富已經接近百億美元,他在曼哈頓、南安普頓、棕櫚灘和法國南部都有私密的豪宅,他還擁有一架公司配發的噴氣式飛機和一架Sikorsky S-76直升機。

2月13日,黑石集團主席斯蒂芬·施瓦茨曼64歲壽辰。夜幕降臨,紐約城金融界、政界及演藝界的數百位名流們紛紛前往曼哈頓公園大道夾67街參加其生日宴會。紐約證交所集團的CEO約翰·塞恩最早到場,在他之後,地產大王特朗普夫婦也手挽手走了進去。CNBC的美女主持人瑪麗亞·巴蒂羅姆在老公喬納森·施泰貝格的掩護下,躲過狗仔隊順利入場。美國廣播公司的芭芭拉老太太也來了,陪伴她的是前總統克林頓的顧問弗農·喬丹。來賓中還有天主教紐約樞機主教愛德華·伊根和前紐約州州長喬治·帕塔基夫婦。看上去,這更像一場加冕典禮,為21世紀的“華爾街之王”。

在施瓦茨曼到達宴會現場時,娛記們相互推搡著爭搶更好的拍攝位置,緊張的員警和保安將他們用力驅趕到指定的區域,為了保護客人們的隱私,宴會的安保工作極為嚴密,除了不少員警外,幾位戴黑色貝雷帽著橄欖綠衣服的彪形大漢一直沉默地守在門口,將記者和攝影師們擋在門外。宴會現場甚至動用了反恐用的防爆犬,一位保安將試圖偷闖進去的記者架出去時就是這麼說的,“抱歉你不能進去,防爆犬正在清查整個會場。”

26年前,施瓦茨曼和美國前財產皮特·彼得森石集團合夥創立了黑石集團,一家以40萬美元起家的私募基金公司,如今資產估價已達400億美元,按照其52名合夥人和750名雇員來算,每位員工平均市值高達近5000萬美元。除此以外,施瓦茨曼還是共和黨忠誠的捐贈者和甘迺迪中心的主席,他的影響力深入的觸及到這個世界的金融、政治和藝術中。

靜悄悄的億萬富翁

施瓦茨曼生於紐約一個普通中產階級家庭,1965年考入耶魯大學。1969年畢業後,進入哈佛商學院攻讀MBA,學成後加入投資銀行,之後又跳槽到華爾街著名投資銀行雷曼兄弟,31歲時升為公司合夥人,並得到公司主席彼得·彼得森的賞識。

1983年,雷曼副主席格魯克斯曼迫使彼得森提前退休。兩年後,任公司並購委員會主席的施瓦茨曼決定賣掉股份離開雷曼兄弟,並和彼得森于1985年創立了黑石。當時,兩人只有40萬美元資產和兩個助理。

黑石的第一桶金,是借助彼得森早年與索尼總裁盛田昭夫結下的友情,搶得收購代理權,代表索尼出價20億美元收購哥倫比亞唱片公司,可這筆生意只賺得一點車馬費。之後,他們決定創立私募基金。但起先,兩人都沒有意識到風險,他們把幾個商業方案拼湊在一起,構成三項業務:一是做市場調查;二是公司並購業務,即今天的PE業務;三是投資銀行業務。可惜,由於黑石當時在華爾街尚屬無名之輩,在募資過程中吃了不少閉門羹。

度過一段艱難時期後,黑石終於贏得一單5萬美元的生意,得以維持運作。此後,黑石決定效仿KKR專注於並購業務。剛開始,因為之前只有大公司才做這種業務,而黑石是只有75名員工的小公司。僅有不到1%的基金願意投錢。但幸運的是,美國保險和證券巨頭保德信公司被施瓦茨曼的坦誠和抱負所打動,決定嘗試性投下1億美元,正是這筆錢讓後來者看到了黑石的潛力。之後,通用電氣總裁傑克·韋爾奇也入夥了。黑石的第一隻8.5億美元的基金吸引了32個投資人,包括大都會人壽、通用電氣、日本日興證券及其他幾個大企業的退休金。在股票市場的回報只有3%-4%時,黑石的回報卻超過30%。其結果就是,此後黑石再沒為募資傷過腦筋。在各基金投資人眼裏,回報率常年保持在30%以上的黑石簡直就是“印鈔機”。

據美國媒體估計,施瓦茨曼的財富已經接近百億美元,他在曼哈頓、南安普頓、棕櫚灘和法國南部都有私密的豪宅,他還擁有一架公司配發的噴氣式飛機和一架Sikorsky S-76直升機。施瓦茨曼還熱心贊助藝術,他的名字出現在許多慈善機構的委員會裏,包括紐約市公立圖書館和紐約市芭蕾舞團。

報紙上的八卦專欄喜歡他這樣的人物,作者和讀者們興致勃勃地猜測他的財富和生活,他的笑容也常常出現在專門記錄紐約上流社會活動的網站上。施瓦茨曼的身影出現在五花八門大大小小的活動上,包括和英國皇室成員一同參加的讀書沙龍,陪同妻子和前南斯拉夫公主出席的慈善餐會,以及圖書館的舞會等。

像偶像那樣去生活

施瓦茨曼至今還清晰記得他首次和偶像共進午餐的場景。那是在1969年,還是耶魯大學學生的施瓦茨曼給自己的偶像——出生於鋼鐵世家,後來成為了羅斯福總統得力外交助手的哈裏曼寫了封信,向他講述了自己對於校外世界的嚮往。很快他就收到了哈裏曼的回信,並邀請他到家裏共進午餐,施瓦茨曼於是去買了自己人生中的第一件西服。

哈裏曼的家位於大都會美術館對面,穿著白色禮服的僕人前來開門,窗幔上是甘迺迪總統的半 身像,牆上掛著印象派的繪畫作品。“當時我就想,以後要是我也能像哈裏曼先生這樣生活就好了。”施瓦茨曼回憶起當年的一幕,就仿佛昨天才發生的一樣。

言歸正傳,施瓦茨曼很快就出發去尋找他的財富了,並且自從他創立黑石集團後,大把的財富就向他砸過來了。現在華爾街的人們都知道了他3億美元的年薪,即使以華爾街的標準來看,這個數字也讓人咋舌,差不多超過了高盛、美林和摩根士丹利三家CEO薪金的總和。

如今的黑石集團,業務領域橫跨私募基金、商業銀行、房地產、特種基金和企業債務管理等,掌握的資金高達1250億美元。最新的統計數字表明,黑石集團控制著47家公司。他們買賣的企業覆蓋的行業領域五花八門,從生產製造業到服務業。就連北美地區的食品巨擘——美國頂尖食品公司Pinnacle也被黑石集團收購。

“所謂投資,很大程度上要取決於投資人的眼光。黑石集團能夠幫助客戶發現資產的真實價值,儘快變現並且帶來現金流。”這就是施瓦茨曼拿3億年薪的底氣。

財富成就人生

盛大的舞會和金額巨大的交易同樣都是施瓦茨曼最喜歡的,“什麼叫生意?生意就是金錢遊戲;什麼叫大生意?大生意就是和大人物玩的金錢遊戲。”他從來都沒有掩蓋過自己對於“大手筆”的狂熱,“我只愛Big Deal!”,甚至包括他身材高挑的妻子克裏斯汀。

這位被美國專欄作家安德森稱為“有著華爾街並購大亨高登·蓋戈的矮小身材、永遠笑容可掬的、鯊魚風格的,這個貪婪時代的代言人”,從不諱言自己“渴望戰爭”。

在接受《環球生活》的採訪中,施瓦茨曼直率地說,“沒人喜歡跟好鬥的人交往;但在金融界,要想成功,你確實需要超乎尋常的戰鬥力。如果你沒有激情,就像是自動放棄,別人就會超過你,也不會傳球給你,你就落後了,而第二名是沒有戰利品的。”

所以施瓦茨曼的人生字典裏只有一個字是他最為頂禮膜拜的,那就是“贏”。

現如今,施瓦茨曼已然實現了學生時代的願望。

他在曼哈頓的公寓裝修得極為奢華,一共有13個浴室,牆壁上掛著莫内的畫作,客廳牆面上是現代藝術大師Cy Twombly的大幅黑板作品。這所公寓的前兩任主人分別是銀行家小約翰·D·洛克菲勒(John D.RockefellerJr。)和上世紀80年代的資本收購大師索爾·斯泰貝格(Saul Steinberg),在這所公寓裏,施瓦茨曼找到了他當年走進哈裏曼家裏的那種感覺。

甘迺迪總統的半身像換成了現任總統奧巴馬,在一張古董寫字桌上,擺放著一幅銀邊鑲制的相框,照片裏奧巴馬總統和施瓦茨曼手挽手開懷大笑。紐約的社交名流們常常到這裏來,通宵達旦地開Party狂歡,Atalantic音樂廠牌的創廠元老Ahmet Ertegun、甘迺迪總統的女兒卡洛琳·甘迺迪、紐約市長布隆伯格,以及上東區的許多不太抛頭露面的名流,都是施瓦茨曼家的常客。

宴會、藝術、名流,施瓦茨曼成就了自己在紐約的聲名。Lufkin&Jenrette證券公司的創始人理查·詹瑞特說,“如果一個人有那麼多錢,又有那麼漂亮的一所屋子,肯定能做到這一點。”紐約市長布隆伯格也說,“這傢伙花了很多時間在掙錢上,不過他生活得不賴,他一晚上只用參加一次飯局,而我得跑五趟!”

來源: 環球生活雜誌

責任編輯:NF039(本文來源:網易財經 )

2011年1月4日 星期二

【華爾街日報2011-01-04】華爾街準備全力押注“中國故事”

2011年 01月 04日 15:00
華爾街準備全力押注“中國故事”

就在幾年之前﹐訪問中國還被多數金融界管理人士視為一種過分的行為。

然而當伯克希爾-哈撒維公司(Berkshire Hathaway Inc.)的巴菲特(Warren Buffett)、摩根大通(J.P. Morgan Chase & Co.)的戴蒙(James Dimon)、KKR的克拉維斯(Henry Kravis)以及凱雷集團(Carlyle Group)的魯賓斯坦(David Rubenstein)最近數月紛紛訪問中國之後﹐人們對這些訪問有了全然不同的看法:它們被看成是讓各自公司保持增長的重要舉措。


Agence France-Presse/Getty Images
上海當然﹐數年來中國對於全球經濟增長都起到了重要作用。中國2010年有可能成為世界上第二大經濟體。2010年和2011年中國經濟增速有望達到接近於10%的水平。

可直到最近﹐中國在許多金融職業人士眼中仍是一個配角。全球增長對於中國經濟的健康至關重要﹐同時中國對許多經濟體也發揮著影響。但對大部分交易撮合者和財富創造者而言﹐中國的重要意義似乎並不大。

所有這些正在發生改變。中國正在開放市場﹐略微放鬆對人民幣的控制﹐漸漸成為幾乎每一個華爾街公司的未來所系。它也是不斷增多的對沖基金和私募股權基金的投資策略中的關鍵一環。

看看中國企業在全球範圍進行的首次公開募股(IPO)金額吧﹐據數據追蹤商Dealogic﹐中國企業2010年全球IPO金額總計為1040億美元﹐2009年為540億美元。如果將香港企業包括在內﹐去年的總金額將達到1260億美元﹐不過它也涵蓋了外國投資者無法完全參與的國內市場。

相比之下﹐2010年美國的IPO金額不到340億美元﹐這也是中國企業在IPO發行上連續第二年超過美國企業。沒有參與中國企業IPO的銀行家們可能拿不到那麼多獎金了。中國還沒有一家投行具備全球性的實力﹐所以他們在外國投行可以參與的交易中乏善可陳也不難解釋。

與此同時﹐併購專家競相趕往中國﹐與中海油(Cnooc)、中石化(Sinopec)等公司展開合作﹐它們締結的相關交易是2010年規模最大的交易之一。中國企業2010年達成了3,235筆收購交易﹐價值接近1900億美元﹐佔到當年全球總交易的9%。這超過了除美國以外的任何其他國家﹐也超過了總部位於英國的企業所達成的1620億美元的交易價值。中國還是2010年外國企業收購對象第二多的國家﹐僅次於美國。

在外匯市場上﹐分析師說更多的交易員正在大量押注人民幣2011年是否會進一步升值。中國大陸和香港證交所的成交量如今已可比擬美國市場。一些策略師﹐比如花旗集團(Citigroup)的勒夫科維奇(Tobias Levkovich)將上海股市視為美國股市的領先指標。

中國經濟的增長是如此迅速﹐以至於它幫助越來越多的公司抵消了世界其他地區增長陷入停滯所帶來的影響。中國的需求進一步推高全球大宗商品價格以及大宗商品供應商的股價。

所有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說明了為何一些最大的投資者正增加看漲或是看跌中國頭寸的原因。看漲者說﹐影響力將繼續從發達國家向發展中市場轉移。他們將中國說成是這種趨勢的最佳例證﹐認為中國和亞洲其他地區的機會要多於歐美。


Reuters
中國河北省的高層公寓拔地而起。中國的城市化進程被認為是經濟增長的關鍵因素。過去一年中最熱的一些投資﹐包括Molycorp Inc.和Rare Element Resources Ltd.等稀土類股已經從中國更加嚴格的控制和中國不斷增長的需求中得到了好處。

阿貝斯(Daniel Arbess)管理著Perella Weinberg Partners旗下的一支對沖基金﹐他的獲利途徑是買入受益於中國經濟增長的全球性企業的股票﹐這種策略被他稱為“同中國握手”﹐同時看跌那些在與中國對手的競爭中處於下風的企業股票。

阿貝斯專注於首諾公司(Solutia Inc.)、蘋果公司(Apple Inc.)、百勝餐飲集團(Yum Brands Inc.)等這些在中國發展迅速的公司﹐同時也關注那些生產在華熱銷品的企業。譬如﹐擁有肯德基(KFC)、必勝客(Pizza Hut)和塔可鐘(Taco Bell)等品牌的百勝集團所有業務的同店銷售額均實現了增長﹐這是自2008年底以來的頭一次。其中中國業務增長了6%﹐美國及其他國際市場增長了1%。

然而許多投資者發現直接對中國下注並不是件容易的事。很少有公司有足夠數量的已發行股票或是交投足夠活躍﹐這使得大型投資者無法安心地進行大規模投資。金融和監管透明度的相對不足也是一個障礙。

最近發生的一件事提醒了人們保持謹慎的必要性。大型天然氣分銷商中國燃氣控股有限公司去年12月底宣佈﹐該公司兩名高管被自稱代表深圳市公安局的人帶走了﹐並說公司此後一直未能與這兩人取得聯繫﹐也沒人告知公司這兩人為何被拘留。

這件事讓使那些跟蹤分析中國燃氣控股有限公司的公司感到惶恐。以將中國燃氣控股的業績一直預估到了2013年底的瑞銀(UBS)為例﹐截止到上週﹐這家公司與投資者一樣都不知曉這兩位高管被帶走後的詳細情況﹐瑞銀對其客戶說﹐它不能確定這一事件是否會影響中國燃氣控股的業績。直到去年末中國燃氣控股的這件事仍未得到解決﹐該公司的股票也依然停牌。

正因為此類原因﹐中國也是查諾斯(James Chanos)等一些大賣空者的目標﹐查諾斯經營著對沖基金Kynikos Advisors。

看空人士還舉出了中國昂貴的房地產市場以及那些沒多少人居住的所謂“鬼城”﹐而中國政府已經為這類城市投入了上百億美元的建設資金。查諾斯正在做空總部位於香港的中國房地產企業以及其他一些公司的股票。

查諾斯最近在一次會議上說﹐中國大規模資本投資項目的狀況日益惡化﹐他在會上重點談了他所說的“中國創紀錄貸款狂潮”﹐並說這一狂潮推漲了投機性繁榮。中國的固定資產投資去年增長了23.5%﹐預計今年將增長20%﹔分析師們說﹐中國銀行業2010年的放貸額遠遠超過了中國央行設定的上限。

與此同時﹐許多私募股權公司卻競相在中國達成協議﹐以分享中國的經濟增長﹐並向自己的客戶證明它們能在中國找到機會。

克拉維斯(Kravis)的私募股權基金KKR組建一只10億美元中國投資基金的工作已接近尾聲﹐這只基金專門投資中國那些快速成長的企業。這是KKR首只專門投資中國的基金﹐該公司此前通過眾多其他基金投資中國。KKR的競爭對手如TPG和凱雷(Carlyle)也加緊在華行動﹐凱雷在中國一直很活躍。TPG最近宣佈了設立兩只人民幣基金的計劃﹐每只基金的規模都在7億美元以上。

可以肯定的是﹐許多私募股權基金和對沖基金的老總們私下裡同樣對中國的局面感到沮喪﹐雖然他們正在這個國家尋找著投資機會。一些人說﹐中國法治意識薄弱使得難以在這裡解決糾紛。還有人質疑中國私人和公共機構所公佈數據的可靠性﹐或無法確定誰在控制中國企業﹐這些企業通常會受到中國政府官員的影響。

也有一些私募股權基金的高管擔心﹐中國東部地區的資產已經被挑選得差不多了﹐他們正前往中、西部內陸地區以尋找機會。

有人認為﹐這種轉變顯示這些投資者正在坦然接受風險。專家們說﹐在中國內陸地區更難獲得可靠的數據或對當地企業發揮影響力。

但前往內陸地區尋找投資機會也有其一定的合理性。雖然中國東部地區的經濟實力一直在全國居主導地位﹐但野村國際(Nomura International)的數據顯示﹐中國中、西部地區2010年在大多數經濟增長指標上都超過了東部地區。這些指標包括國內生產總值增幅、零售額增幅以及進出口額等。

野村說﹐得益於資源及相關行業的迅速發展以及市場對這些行業產品不斷增長的需求﹐西部地區的經濟增長正在加速。

與此同時﹐要看空一個有2.6萬億美元外匯儲備、全國大多數人口剛剛開始全面城市化且擁有更高生活水平的國家﹐也是件有風險的事﹐中國的這些發展趨勢預計會帶來更多投資機會。

中國2011年及以後的一個不確定因素是﹐中國政府能否在遏制通貨膨脹的同時保持經濟的快速增長﹐中國的通貨膨脹率目前已超過5%。或許只有中國領導人將中國轉變為一個消費主導型經濟體﹐中國經濟未來才能繼續強勁增長。但鑒於中國人享受的社會保障相對不足﹐中國政府可能難以激發出太多的購買力﹐雖然中國政府已計劃增加社會福利支出。

2011年對於全球市場和金融企業來說﹐中國能否在不遭受重大挫折的情況下繼續增長和發展﹐其重要性可能要大於美聯儲(Federal Reserve)或歐盟出台的任何政策。

Perella Weinberg的阿貝斯(Arbess)說﹐全球經濟的唯一重大挑戰以及全球市場的最大機會都是中國是否能夠轉變為一個消費型社會。

Gregory Zuckerman

(更新完成)


(本文版權歸道瓊斯公司所有﹐未經許可不得翻譯或轉載。)